中央政府网 | 河南省政府网 | 市委 | 市人大 | 市政协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资讯中心» 工作动态 >
 
济源:凝聚文明力量 铸就城市之魂
日期:2017-11-21 来源: 字号:[ ]

  11月17日,首都北京。

  这一天,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隆重召开。会上传来喜讯——济源经受住了复查的考验,成功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这是继2015年后,我市再度获得这个反映一个城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协调发展的最高荣誉。

  这一刻,全城欢腾!这份沉甸甸的荣誉,见证了城市的努力,也回应了市民的期盼。是什么力量,让这个城市可以坚持数年,全力以赴抓创建?又是什么动力,让这个城市73万市民齐心协力、矢志不渝?被济水滋养的城市,给出了答案——文明的力量、坚持的力量。

  不忘初心:只有起点 没有终点

  济源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是这个城市在总体设计上“有全局有远见”的结果。市委书记张战伟、市长张宇松一再强调,创建不是为了拿牌子,要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深化文明城市创建的价值追求和奋斗目标,造福百姓。

  每天,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督导组都要进行督导暗访,集贸市场、老旧小区、背街小巷等处,留下了检查人员的足迹。当天督导、当天交办,集贸市场秩序差、城中村乱搭乱盖、背街小巷坑洼不平……一个个城市顽疾逐渐得到治理。

  每周,碰头汇总,研究重点难点问题解决方法。

  每月,开展考核评比,依据考评结果发挂创建工作流动红旗、流动黑旗。

  日常督查和定时考评,让创建实在而“时在”。由于评比考核涉及每个集聚(开发)区、镇、街道、市直单位,此举无疑激发了全市的创建活力,各单位纷纷对照考核内容补缺补差,力争上游。

  实行文明城市常态化管理,明确市级领导和各级各部门抓创建工作的主体责任,市级领导干部分包集聚(开发)区、镇、街道,市直单位分包村(居)、社区、路段;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把文明创建以10%的分值比例纳入年度目标考核;把文明创建深入到基层、深入到村组、深入到各家各户,实现文明创建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

  不忘初心,奋力创建,坚持标准不降、力度不减、人员不少,执著于行动实践、执著于常态长效,结果显而易见。

  全域创建:内外兼修 城乡并重

  济源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称号,不得不提全域创建。正是这一理念,书写了济源区域整体文明的画卷。

  随着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思礼镇、克井镇柿槟村获评全国文明村镇,济源全国文明村镇达到6个。这让我市以城带乡、全域创建,构建城乡一体文明的理念得到充分体现。

  在思礼镇机关、学校、市场、游园等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图画、文字,比比皆是,无声浸润;走进镇区周边几个村,农村文化墙成为独特风景,绿化、净化、美化如火如荼,群众在参与中也有了更多获得感。

  “当今社会的竞争,不仅是经济硬实力的比拼,更是文明素质软实力的较量。”思礼镇党委书记陈瑞忠一语中的。

  不仅是思礼镇,其他各镇也纷纷开展文明创建“补短板促提升”活动,将精神文明建设与城乡环境改造、市民素质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创建办主任郭行亮说:“近3年来,我市坚持以城带乡、同创共建,加快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向镇村基层延伸拓展,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构建了城乡一体化创建格局。”

  以市区创建要求抓村镇、用市民标准育农民,因地制宜建设特色鲜明、产城融合、充满魅力的宜居宜业家园。

  整合城乡创建力量,在城市和农村广泛开展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等文明创建活动,推动济源全域实现环境美、人文美、风尚美。

  文明之光:核心引领 共建共融

  济源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称号,重在坚持核心价值引领,让文明在人们心中扎根生长,最终内化成城市独有的气质与品格。

  前几天,在市区一个丁字路口,一辆三轮车停在了斑马线上。骑车的老人用了很大劲,都无法蹬动三轮车前行。这时,从正在斑马线前等待的一辆宝马车上下来一名男子,推着三轮车把老人护送到马路另一侧。

  “好司机,好市民,让我感到很暖心。说声谢谢。”“为济源人的素质点赞!”这些留言成为最火的评论。

  事后经过调查,原来“宝马哥”这一行为并不是偶然为之。他叫张斌,经常到山区开展爱心活动,曾为我市一名白血病儿童捐款1000元。

  市文明办副主任张福伟介绍,济源这个城市从来不缺乏爱心。走进敬老院助老、走进特殊教育学校助残、走进山区关爱留守儿童、走进农村为困难户收玉米……这些小事看似很平凡,却是一座城市文明的缩影。

  城市的美丽,离不开源源不断的文明养分。榜样汇聚力量,坚持开展十大当代愚公评选,美德少年、道德模范评选等,一批批道德标杆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愚公儿女的伟岸……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成主题广场、公园、街道,通过石刻雕塑、公益广告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群众日常生活;完善市民公约、村规民约、学生守则等行为准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的基本遵循。

  持续实施全民文明素质教育工程,持续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打造“志愿之城”……人人参与,人人受益。

  “济源不愧是文明城市,干净整洁,秩序井然。”前不久在我市举行的首届中原餐饮博览会上,中国烹饪协会会长姜俊贤如此评价,“赛事组织贴心,市民和志愿者非常热情,让人感到特别温暖。”济源人热情好客、文明有礼的良好风貌,通过登山节、餐饮博览会等活动展现在世人面前。 厚惠民生:戮力同心 克难攻坚

  济源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称号的源源不断的动力,在于全市各级各部门戮力同心,克难攻坚,厚惠民生。

  从人居环境的明显改善,到城市秩序的大为改观,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路上,一场场硬仗的胜利,让济源的“颜值”和“气质”都发生了很大改变。

  变化,从一条条街巷、一米米河道、一片片绿地开始。

  玉泉街道北水屯居委会南侧的涝河由于疏于管理,生活垃圾、杂物乱堆乱放。在去年全市开展的“百日攻坚”行动中,玉泉街道啃下这块“硬骨头”,如今取而代之的是高标准围栏、绿地和宽敞的空间。

  创建的过程,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过程。广泛开展城乡清洁行动,从细节抓起,一件一件落实、一项一项推动。

  创建的过程,是完善城市基础设施的过程。这几年,我市不断进行大规模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通断头路、架设跨河桥梁,更新城市公交系统等,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服务功能得到了明显提升。

  创建的过程是改善城市环境的过程。在重点区域集中开展市容市貌、交通秩序、经营秩序综合提升工作,突出抓好城市中心区域、城乡接合部、老旧小区改造和背街小巷整治……

  创建的过程,也是提升城市品位的过程。净化工程、绿化工程、亮化工程、畅通工程、河道治理工程、景观道路改造工程一项项实施……

  在一个个微小的变化里,老百姓切实感受到文明创建给自身带来的好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日益提升。这种获得感和幸福感,又推动着市民以主人翁姿态进一步投入到文明创建中,持续刷新这座城市的文明高度。

  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后,济源迎来了一个新的节点。对我们来说,文明创建是永不停步的“长跑”,济源人更加信心满怀,向着下一个辉煌,再出发。


责任编辑:57365.com


上一篇:
下一篇: 济源市组织召开“信用济源周”宣传活动筹备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