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府网 | 河南省政府网 | 市委 | 市人大 | 市政协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专题专栏» 新型城镇化 >
 
济源建全国首个产城融合示范区
日期:2017-07-17 来源: 字号:[ ]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栾姗

  7月3日,记者从省发改委获悉,省政府制订出台了《济源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济源将加快建设空间布局合理、发展活力强劲、城市品质高端、生态环境优良、居民幸福乐居的全国首个全域产城融合示范区,为同类中小城市加快现代化建设探索路子、提供示范。

  今年3月,国家发改委函复我省,同意济源市建设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这是全国首个全域产城融合示范区,对同类中小城市探索在全域推进产城融合和城乡一体发展新机制新路径、加快建设现代化精品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方案》指出,济源市要构筑“一核两带多点”空间发展格局。“一核”即产城融合发展核心区,主要包括中心城区和列入国家开发区目录的产业集聚区;“两带”即沿南太行生态旅游发展带和沿黄河小浪底北岸健康养生发展带;“多点”即在核心区外建设若干特色小(城)镇。力争到2025年,示范区成为地域特色突出、全国领先的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综合示范区。

   相关链接: 

  建设济源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的总体要求 

  《方案》在全面总结济源市发展现状、系统分析面临机遇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了推进济源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的指导思想、空间布局、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方案》强调,推进济源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要紧紧抓住“产城融合、城乡一体”这一战略定位,遵循发展趋势,结合自身实际,加强统筹谋划,促进城乡在规划布局、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方面相互融合和共同发展。要坚持高端引领,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夯实城乡融合发展基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形成以中心城区为主体、特色小(城)镇为支点的产城融合、城乡一体发展新格局。

  《方案》按照国土空间开发强度、发展方向,以及产业布局和城乡建设的适宜程度,提出了“一核两带多点”空间发展格局:“一核”,即产城融合发展核心区,主要包括中心城区和列入国家目录的产业集聚区;“两带”,即沿南太行生态旅游发展带和沿黄河小浪底北岸健康养生发展带;“多点”,即在核心区外建设若干特色小(城)镇。

  《方案》遵循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律,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提出了济源建设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的4项基本原则:坚持规划引领,优化布局。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优化城镇农业生态空间布局,引导产业发展与人口集聚相协调、资源利用与城镇建设相适应,构建经济、生态、人居功能复合的发展空间。坚持以产兴城、依城促产。坚持高端引领,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吸引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带动农业现代化,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增强产业集聚发展、转型发展的载体支撑,形成产城融合、城乡一体发展新格局。坚持改革创新,先行先试。发挥省直管体制优势,围绕产城融合发展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化改革开放,在创新发展模式、破解发展难题、提升发展质量、增创制度优势方面率先取得突破。坚持绿色低碳、生态环保。把保护优良生态环境作为示范区建设的基本保障,尊重山水自然格局,发展低碳经济,控制环境污染,提升生态承载力和服务功能,促进经济发展、城镇建设和生态文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总体方案》从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居民收入、城镇建设、生态环境等重点领域提出了到2020年的主要发展目标,并对2025年发展目标进行了展望。

  推进济源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的重点任务 

  《方案》立足于国家要求和济源实际,从示范区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两个方面提出了11项重点任务。

  在示范区建设方面,《方案》明确了5个方面的重点任务。一是合理划定“三区三线”。全面落实产城融合发展理念,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布局、人口集聚趋势,根据不同主体功能定位,合理划定生态、农业、城镇空间以及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区三线”,形成以中心城区为主体、特色小(城)镇为支点的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的可持续发展新格局。二是做大做强优势产业集群。坚持高端引领,推进新型材料、装备制造、文化旅游、特色农业等优势产业加快省级步伐,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制造业和服务业深入融合,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构建区域特色鲜明的新型产业体系,夯实城乡融合发展基础。三是强化创新创业支撑。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培育壮大创新主体,积极搭建创新平台,完善创新创业环境,面向国内外集聚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培育高能创新型企业集群,建设高效科技服务体系,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四是加强公共设施建设。加快构建安全高效、布局合理、互联互通、智能绿色的现代基础设施网络,健全公共服务设施体系,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设施共建共享,强化对示范区建设的支撑服务能力。五是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统筹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进一步优化生态空间格局,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打造生态特色景观,推进环境污染治理,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建设美丽山水之城、生态宜居之城。

  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方案》明确了6个方面的改革举措,一是探索产城融合带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机制。重点围绕城乡规划一体化、产业发展一体化、生态环境一体化、社会保障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社会治理一体化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大胆创新、先行先试,打破城乡二元体制,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二是探索建立中小城市空间规划管控机制。建立由相关部门参加的空间规划编制机制,整合各类空间性规划,形成融发展与布局、开发与保护于一体的一本规划、一张蓝图。探索空间综合功能管控措施,搭建多部门共建共享空间规划信息管理平台及相关子平台,构建以空间规划为基础的各类投资项目空间管控部门并联审批核准制度。三是创新产业集聚和转型升级体制机制。建立产业升级正向激励机制,综合运用土地、价格、金融、人才、财政等手段,吸引优势关联产业集聚。严格执行安全、环保、质量、能耗、水耗等强制性标准,引导低端低效和无效产能退出。四是探索新型城市综合发展体制机制。适应新型城市建设要求,把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等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全过程,制定并实施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和韧性城市建设工作方案,探索建立健全智慧城市运行管理机制,在全省率先开展建设示范。五是探索开放式产城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强化“一基本两牵动三保障”(产业为基、就业为本、住房和就学牵动,社会保障、农民权益保障、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机制,吸引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集聚。创新多元化投融资体制机制,积极吸引民间投资和机构投资参与城镇公共设施建设。六是探索行政区与功能区融合发展机制。探索实行全域“区政合一”的管理模式,推进示范区与济源市行政区域管理套合,推动功能区与行政区区划合并、行政职能和经济开发职能合并、管理职能和人事职能合并,构建精简高效、责权一致、结构合理、执行有力的示范区新型管理体制。


责任编辑:57365.com


上一篇:
下一篇: 济源市就建设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实施城市建设提质工程征求意见建议